10月19-20日,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江西南昌顺利召开。中心研究员宋振江副教授、邱海兰副教授、王智鹏博士,研究生孙士达、郑路阳、吴湘琪、韩美倩、刘庚娇、彭中一、高世超、冷明妮、乐佳贝、章茜玲,以及经济管理学院乡村振兴实验班的梅雯婧、吴孟卓、揭诗棋、刘思晴、邓睿涵、叶妍冰、张雪、彭舒愉、罗毅、于晨豫、刘圣欣等24人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技术变革与经济地理学创新”为主题,聚焦AI、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对经济地理学范式的重塑,围绕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议题,设置了25个专题展开研讨。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省地理学会承办,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经济发展研究院协办。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等70多所高校院所的600多名师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10月19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业喜教授主持,由中国地理学会党委副书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友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董圣鸿教授,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先后致辞。开幕式后,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教授陆大道,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杨伟聪,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士、江西师范大学教授林晖,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耀彬,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陆玉麒,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钟业喜教授分别作主旨报告。
10月19日下午,研究中心廖文梅教授为分坛论“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生态产业任性跃迁分论坛”召集人之一,中心研究员宋振江副教授和王智鹏博士于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生态产业任性跃迁分论坛作了题为《基于能值的蓝冠噪鹛保护区物种价值估算及其价值实现研究——以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和《天然林停伐政策对森林碳汇效率的影响研究》的报告,与会专家对汇报内容进行了点评,对汇报内容的选题价值、结构安排与内容逻辑等给予了肯定,并针对其中不足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本次参会不仅加深了我中心师生对经济地理学前沿议题与方法的理解,也为未来相关研究的拓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