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常务副主任朱述斌教授参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论坛
发布时间: 2010-06-14   浏览次数: 649

 由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处主办,鄱阳湖流域农业与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论坛”于2010520在江西农业大学科技报告厅举行。来自江西省教育工委宣传部、江西省科技厅、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经贸学院、动科学院、农学院、园林与艺术学院、“三农”问题研究中心、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江西省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等院系和科室的老师和学者参与了此次论坛。论坛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路径、农业产业发展等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保护

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是本次论坛着重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对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中下游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困境,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也不尽相同,影响生态环境建设的因素也各有差异。因此,从科技创新、生态屏障、生态恢复角度出发提出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思路与模式,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专家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的背景、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等七个方面,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介绍了鄱阳湖生态环境发展沿革、环境状况、创新追溯,特别强调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时期创新的内在含义,从首次推出、应用、实践、和实现价值阐述了创新的整个过程,让公众对创新理念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需要有良好生态环境资源支撑,因此如何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用来支撑保障对生态经济区的发展尤为重要。有专家提出了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的理念,并认为生态屏障的构建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的基本保障要求。并从永保“一湖清水”内在要求与“湖泊—流域”客观需求角度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构建的必要性,以及当前生态屏障构建面临的种种困境,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公众意识、基础理论、生态补偿、统筹规划等系列建议。如何解决鄱阳湖流域面临过去积累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方式。有学者从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矿区生态退化、沙化土地、森林质量、农村环境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等七个方面阐述了鄱阳湖生态退化现状,提出了鄱阳湖流域生态恢复的对策,并认为跨区生态退化与生态恢复技术体系研究、南方沙化土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森林结构优化与功能提升研究、农林开发水土流失治理研究等四个方面是鄱阳湖流域下一阶段生态恢复研究的方向,这对于如何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整体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论坛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不仅仅取决于鄱阳湖生态经济本身,更应该从整个鄱阳湖流域的生态环境出发,从源头上保护鄱阳湖流域的整体生态环境。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持续发展路径

    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提出了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协调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鄱阳湖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会专家分别从鄱阳湖流域经济区的宏观和微观角度两方面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路径的不同方式。

(一)宏观方式

宏观的可持续发展引导是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有专家试图通过制定可持续发展决策系统构建框架,阐述鄱阳湖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指出可持续决策过程中环境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应用,找出一条适应鄱阳湖流域环境需求的路线,对鄱阳湖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有专家从发展循环型经济模式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方法,分别从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的方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以解决目前鄱阳湖社会经济发展方式难以满足生态发展的要求,对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尤为重要。

(二)微观方式

微观的经济发展策略是保证流域生态环境满足整个鄱阳湖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重要途径。有专家指出当前鄱阳湖流域面临的重金属污染时影响湖泊水体的重要来源,湖泊底泥的发酵,重金属污染将是控制水体安全的有效途径。而废旧电池的随意堆放,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是导致鄱阳湖重金属铬、镉进入湖泊水体,进入食物链的重要方式,因此,控制各类重金属进入湖泊环境是保护当前鄱阳湖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而各种营养元素进入流域河流水体也是导致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质水体不断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有专家认为畜牧业是当前鄱阳湖生态环境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其中NPS等元素进入水体,占污染源的大多数,如何加强畜牧业的清洁生产是控制湖泊污染来源的重要方式。也有专家提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沼气工程,一方面阻挡了大量营养元素进入水体,从源头上控制了进入河流水体的营养元素数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能源要素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各种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构建有效的沼气工程建设对促进资源的不断有效运用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论坛指出,要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的不断优化完善,必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一起控制河流湖泊面源污染。一方面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通过可持续决策系统保证环境保护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通过微观管理中进行专项规划,抓住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通过重金属污染治理、畜牧业清洁生态环节措施,从而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的安全有效,真正的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建设提供有效的生态环境保障。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发展

    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农业产业发展面临诸多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如何引导农作物科学合理种植发展,是当前促进生态经济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江西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也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而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面临着副业化、小规模分散化格局的困境。有专家认为加大生态经济区种粮大户的补贴力度,提高水稻价格收购价,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创建专业合作组织,强化政策指导和服务,最终实现水稻生产的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促进生态经济区水稻规模生产经营。也有专家从农田流转与规模经营角度出发,通过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户的问卷调查、座谈会,在结合调研数据的情况下,以解决耕地种植不合理、经济作物结构规模偏小等困境,并通过分析了鄱阳湖农田边缘效应、外部效应、边际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的权益保障、技术保障、规模经营“大户+农户”等模式,以及生态农业和生态景观建设、提高农田外部效益等状况对策。从而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规模经营的目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农产品的分布状况、以及产品品质脆弱、干旱落后、蔬菜安全水平、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低等状况,也是当前生态经济区建设农业建设面临的重要困境。来自农学院的学者提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江西省蔬菜产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蔬菜生产产量约为24.54吨每公顷,远高于江西省蔬菜产量水平,但低于全国蔬菜平均产量。而提高蔬菜生产潜力对鄱阳湖社会生态经济条件也尤为重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条件优越,适宜发展蔬菜生产,区位优势明显,同时具有丰富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因此,如何整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蔬菜产业,形成地方特色蔬菜产业基地,提高蔬菜的发展潜力,对生态经济区蔬菜供应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提出通过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品质水平,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加强检测队伍建设的,以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无公害农产品发展要求,进一步保障无公害蔬菜发展建设。

    论坛强调,推进农田流转经营的不断推进,建设水稻规模经营模式,确实发展无公害产业模式,特别是以蔬菜类为标准的无公害产品,重点突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从而从理念和实际活动中推进鄱阳湖农业产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