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期: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调查样本

发布时间:2012-07-16 浏览次数:1327

刘滨   杨国强 

 

(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南昌  330045

一、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阶段。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69亿,且以每年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联合国人口司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人将增加到3.34亿,占总人口的22.6%。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农村老年人[1]的研究也逐步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

综观近些年文献,发现对农村老年人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社保、健康、心理等几个方面。如袁小波(2007),利用2005 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跟踪调查的数据,通过对照料需求和照料供给的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地区有1/3 的高龄老人需要他人提供某种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女性的照料需求高于男性。陈成文(1996)指出,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占第一位的是劳动收入,占第二位的是子女供给,农村老年人年龄越大,劳动能力就越减弱,劳动收入自然也就减少,一旦丧失了劳动能力,劳动收入也就停止,农户日常的消费情况反映了农户的生活状态,从农户日常的消费可直接反映出农户的养老状况,而消费信息是老年人日常行为的反映。张岭泉、邬沧萍等(2008)利用20065月所作的华北农村代际关系个案调查资料对农村老年人的消费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的日常开销非常小,甚至出现了零消费现象,那么要想提高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就应该加快社会保障建设的进程,从根本上解除老年人的后顾之忧,让老年人有钱可花,有钱敢花。陈冬冬,高旺盛(2010)就农村居民食物选择里提到,中国农村居民水产品消费增加很快,但随着口粮消费量下降,其比例不断减少,肉禽、蛋奶和水产品消费的比重明显上升;在食物选择中还有周期性,就蔬菜和肉相比,蔬菜的周期明显更短,而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影响着他们的消费水平,农村老年人的消费主要是食物消费。从现有的文献可知,从农村老年人自身方面对农村老人食品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却凤毛麟角,本文利用江西省调查样本,运用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对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二、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12月至3月的春节期间,利用学校经济研究协会寒假下乡及回乡调研活动,对江西的50余个行政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问卷涉及9类常见食品类别。经过调查员深入各乡镇与农村老年人直接面对面访谈,共完成问卷120份,经过筛选处理,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17个,本文采用这117份有效问卷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样本数据涵盖江西省11个地区,41个乡镇,46个村(见表1),样本基本情况见表2

1  调研地区(市)、乡镇、村数量(个)

地市

乡(镇)

地市

乡(镇)

南昌市

1

1

赣州市

2

2

景德镇市

2

2

吉安市

7

7

萍乡市

1

1

宜春市

6

6

九江市

4

6

抚州市

3

4

新余市

3

4

上饶市

10

11

鹰潭市

2

2

合计

41

46

 

 

 

 

 

 

 

 

 

 

 

 

 

 

 

2 数据一般描述性统计

因素

特征

频数

频率(%

因素

特征

频数

频率(%

年龄

60-69

53

45.30

主要经

济来源

退休金

18

15.38

70-79

48

41.03

家人或亲属

82

70.09

80-89

11

9.40

政府补助

5

4.24

90-99

3

2.56

 

 

 

 

100岁以上

0

0.00

 

 

 

 

性别

59

50.43

是否有儿子

112

95.73

58

49.57

4

3.42

教育

水平

小学以下

52

44.44

配偶教

育水平

小学以下

46

39.32

小学

42

35.90

小学

50

42.74

初中

18

15.38

初中

18

15.38

高中

3

2.56

高中

1

0.85

中专及以上

1

0.85

中专及以上

0

0

 健康

状况

很好

15

12.82

子女是

否孝顺

75

64.10

良好

40

34.19

39

33.33

正常

30

25.64

配偶60

前职业

农牧业类

99

84.62

不太好

30

25.64

长年务工

11

9.40

很不好

2

1.71

事业单位

7

5.98

婚姻

状况

配偶尚好

71

60.68

居住方式

一个人住

14

11.97

离婚

3

2.56

和其他

同龄人住

3

2.56

丧偶

40

34.19

与家人住

98

83.76

从未结婚

2

1.71

 

 

 

 

60岁前职业

农牧业类

85

72.65

生育子女数

均值

4.32

长年务工

12

10.26

标准差

 

事业单位

13

11.11

三、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各类食品消费特征

在问卷中,结合实际,依据农村老年人食用每类食品的频繁程度,将农村老年人食用每类食品程度四种情况[2]。从表3可以看出,新鲜蔬菜几乎天天吃的频数最大;蛋类隔一两天吃的频数最大,其次是肉类;鱼等水产品偶尔吃的频数最大,其次是新鲜水果;奶粉麦片类从不吃的频数最大,其次便是白糖或糖果类。说明新鲜蔬菜属于农村老年人常规食品,可能的原因是:(1)新鲜蔬菜属于农村老年人自给自足食品,大部分新鲜蔬菜由老人自己或家人播种;(2)新鲜蔬菜在较其他类食品价格低廉,是农村几乎无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常规食品;(3)部分老人的宗教信仰和素食主义。蛋类隔一两天吃的频数最大,可能的原因还是大部分老人自己养的家禽所产,亦属于自足型消费。鱼等水产品偶尔吃的频数最大,其次是新鲜水果,说明农村老年人现金并不充足,需要使用现金购买的食品只能偶尔吃。“奶粉麦片类从不吃的频数最大,其次便是白糖或糖果类,说明对于农村老人而言,该类食品为奢侈品,只能由过节儿女家人孝敬。

3  农村老年人对各类食品消费在调查样本中频数

食品类别

几乎天天吃

隔一两天吃

偶尔吃

从不吃

新鲜水果

6

25

76

10

新鲜蔬菜

78

30

9

0

16

40

59

2

鱼等水产品

1

29

82

5

6

43

61

7

豆制品

7

30

64

16

腌咸菜或泡菜

10

27

66

14

白糖或糖果类

8

14

68

27

奶粉麦片类

4

10

57

46

(二)研究方法选择

本文将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数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构造的食品消费综合指数 ,作为回归分析被解释变量,各个影响因素作为解释变量,逐步剔除最不显著的变量,直到回归模型中所有的变量都显著为止,最终有效的获得主要影响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的主要因素。

(三)变量的选取

1. 因变量设置

本文研究的是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的影响因素,为便于实证研究,需要构造食品消费综合指数 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因子分析能够有效构造食品消费综合指数 ,主因子分析中:

其中, 表示第 个因子在第 个样本上的数值, 是第 个变量在第 个样本上的值, 是第 个因子和第 个变量之间的因子值系数。则农村老年人食品的综合消费指数 为:

式中, 表示方差贡献率; 表示因子。

由上,建立模型如下:

    其中, 为农村老人食品综合消费指数, 表示本文选取的可能影响农村老人食品消费的因素, 为各因素系数。

2. 自变量选择

从消费角度来看,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历史、经济等多方面极其复杂的因素,但现代西方消费理论认为主要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从而在其假设条件中将其他影响因素忽略,导致在研究消费者行为时更多地强调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但实际上收入只是决定消费的必要条件,原因还有偏好、动机、外在的限制条件等,尤其是对于农村老年人,经济因素只是影响其消费的一个方面,农村老年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子女数、亲戚关系、家庭结构和居住安排等都与老年人状况息息相关(Mason,1992)。如老人的居住方式,通常认为与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因为能够获得子女及家人的照顾,其日常消费要好于独居或居住在养老院的老人;再如,虽然老年人受教育年限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个人状况决定因素,但是家庭成员的教育在老年人状况决定中可能跟其个人的教育同样重要,甚至比其更重要(Zimmer,2001),配偶的年龄和教育对于高龄老人日常消费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并且有学者认为老年人子女越多,其对生活的感觉越好(Cherlin,1983),老人拥有的子女越多,子女间可以对老人养老形成风险分担机制,尤其是对于需要照顾的高龄老年人,子女数的多少对老人的日常消费状况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依据前人研究的结果及定性经验,本文选取可能影响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的因素313项,具体如下:个人特征,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身体状况和60岁前职业5项;家庭特征,包括婚姻状况、居住方式、子女数、是否有儿子、子女是否孝顺、配偶60岁前职业和配偶教育平7项;经济因素,包括主要经济来源1项(见表4)。

4  相关自变量的定义

因素

符号

变量定义

  自身特征

 

 

年龄

1=60-69;2=70-79;3=80-89;4=90-99;5=100岁以上

性别

1=;0=

教育水平

1=小学以下;2=小学;3=初中;4=高中;5中专及以上

健康状况

4=很好;3=良好;2=正常;1=不太好;0=很不好

60岁前的职业

1=农牧业类;2=长年务工;3=事业单位

  家庭特征

 

 

婚姻状况

3=配偶尚好;2=离婚;1=丧偶;0=从未结婚

居住方式

1=一个人住;2=和其他同龄人居住;3=和家人居住

是否有儿子

1=;0=

生育子女数

即生育子女数(不包括死亡)

子女是否孝顺

1=;0=

配偶60岁前职业

1=农牧业类;2=长年务工;3=事业单位

配偶教育水平

1=小学以下;2=小学;3=初中;4=高中;5中专及以上

  经济特征

 

 

主要经济来源

1=退休金;2=家人或亲属;3=当地政府补助

注:在被调查者中,如果无子女者,则模型将变量“子女是否孝顺”默认为否,即默认定义为0。调查者配偶已去世或无配偶,模型将有关配偶变量默认为0

(四)模型的回归结果与基本结论

运用主因子分析获得农村老年人食品的综合消费指数 ,以 作为被解释变量,对本文选取的313项可能影响农村老年人对食品消费的因素作为解释变量进行逐步回归,依次剔除多个最不显著的变量,直到模型中所有变量都达到显著为止。

由表5可以看出自身特征因素中年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3个变量达到显著,其中年龄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负,说明农村老人年龄对食品的消费存在负相关,年龄越大食品消费能力越小;教育水平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农村老年人教育水平越高,对食品的消费能力越强;健康状况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负,说明农村老人健康状况越好,其食品消费能力反而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农村老人健康状况越差将更容易得到家人的关注,其优质食品消费次数上升。

家庭特征中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孝顺2个变量达到显著,其中婚姻状况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负,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婚姻状况对其食品消费能力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其他显著变量最小;子女是否孝顺因素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且符号为正,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子女越孝顺,其食品消费能力越强。

经济特征中主要经济来源变量达到显著且符号为正(5%显著水平显著),说明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对其食品消费能力存在重要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主要依靠子女,尤其是在农村,除部分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外,其他无收入老人可支配的财产并不多,所以主要经济来源对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存在重大的影响。

从以上回归结果,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1.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能力整体偏低,仍处于半自足型消费。新鲜蔬菜在农村老人平常食品消费中属于常规性食品;新鲜水果、鱼等水产品消费不足,说明农村老年人现金购买力水平低下;白糖或糖果类、奶粉麦片类属于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的奢侈品,大部分只能由儿女家人孝顺。

2.农村老人食品消费影响因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的年龄、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婚姻状况、子女是否孝顺、主要经济来源是影响其食品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经济来源正向影响最大,其次是子女是否孝顺、教育水平;年龄负向影响最大,其次是健康状况、婚姻状况。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水平是提升农村老年人食品消费最直接的方法,再者便是子女对老人的孝顺。

5  模型估计结果

影响因素

符号

B

t

Sig.

C

C

0.262

1.186

      0.238

年龄

-0.143

-3.559

      0.001

教育水平

0.079

2.172

      0.032

健康状况

-0.089

-3.219

      0.002

婚姻状况

-0.066

-2.064

      0.041

子女是否孝顺

0.121

-2.068

      0.041

主要经济来源

0.143

2.155

      0.033

    R2= 0.301

F = 7.878

    注: 分别表示在1%5%的水平下显著。

参考文献

 [1] Mason,K.(1992)Family Change and Support of the Elderly in Asia:What Do We Know? Asia-Pacific Population Journal,7(3):13-31.

[2] Zimmer,Z.and P.Amorbsirisomboon.2001.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ailand: An examination using multiple indicators. Social Science and Medicine. 52(8): 1297-1311.

[3] Cherlin,A.J.(1983).A sense of history:Recent Research on aging and the family.In N.W.Riley.

[4] .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资格开放度因素的实证研究,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5] 张岭泉,邬沧萍,段世江.解读农村老年人的“零消费”现象[J].甘肃社会科学,2008(1):211-214

[6] 蔡蒙.劳务经济引致下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状态研究.农村经济[J].2006(4):118-121

[7] 陈冬冬,高旺盛. 30 年来中国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生态足迹分析.中国农业科学[M].2010,43(8):1738-1747

[8] 康璐璐.GARCH模型在主要消费指数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宏观经济[J].55-56

[9] 李 瑢.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质量需要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消费经[J].2010(2):50-53

[10] 袁小波.农村高龄老人的照料需求与照料供给分析.西北人口[J].2007,28(6):34-37,43

[11] 陈成文, 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及其社会支持,消费经济[J],1996(12):34-37.



[1] 本文将60岁以上农村老人定义为农村老年人。

[2]分为“几乎天天吃、隔一两天就吃、偶尔吃和从不吃”等4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