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专著之一简介:中国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理论与方法(朱述斌著)

发布时间:2016-05-24 浏览次数:663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中国农业经营体制和经营组织的一次创新,是一场“真正的农村产业革命”。《中国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这场农村产业革命的实现路径探索,为我国传统农村产业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中国迅速发展,各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也在中国不同地区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研究方面已有了较好的积累。同时,理论界正在探索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如:食品安全问题、农户利益与龙头企业利益冲突、小规模经营与规模经济、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等。近年来,理论界开始把现代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农业产业经营管理中,在农业产业链、农产品供应链等领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成果。但对于中国农产品价值链上微观主体的改造,各主体的要素、利益和信息联结机制的具体构造理论与方法研究不多,特别是在农产品销售市场组织结构发生或将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实施农产品价值链管理来促使整个农产品价值链的一体化,实施价值链上的价值协调与价值优化分配,创造消费者的价值,以构造农产品“供给链”的竞争优势,实现整个价值链的共同价值最大化或交易成本最小化,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这是当前中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面临的紧迫任务,是未来中国农村改革的关键内容。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以“共生型”中国农产品价值链为研究对象,以整合农产品供给链各主体利益,实现农业产业组织现代化为目标。立足于现在或未来农产品价值链“购买者驱动”的竞争环境,探索了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为了使研究内容更加清晰,本研究以农产品价值链上“企业、专业化生产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市场、政府、消费者”之间的价值协调与价值优化分配为重点研究对象,而农产品价值链上各利益主体内部生产经营环节(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管理不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

通过文献研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本研究对“产业链与农业产业链、供给链与农产品供应链、价值链与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的内涵、结构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比较研究。利用产业分工与协作理论、共生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路径依赖理论和交易费用等理论,总结归纳了农产品价值链的一般特点与治理模式,提出了“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的组织构建理论和链上企业成长模型与合作伙伴的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以农产品超市为核心、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三种“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管理模型及其价值链的协同管理问题;在探讨“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上不同企业角色的同时,通过实证方法对链上主体企业绩效评价来寻求理想的农产品价值链连接模式,并对不同连接模式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以共生理论为指导,设计了“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的价值分享与激励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试图创建一个能够整合农产品价值链上有效资源的农产品供给链,以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

本研究在借鉴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世界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在农产品价值链管理领域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农业企业实证分析和案例解剖,并借鉴国外利用农产品价值链管理控制农产品质量的经验,初步构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共生型”农产品价值链研究的分析构架。